煤层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2017年报及考核报告

发布者:李久庆发布时间:2017-12-30浏览次数:11


批准立项年份

2009

通过验收年份

201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71月——201712月)





实验室名称: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实验室主任:朱炎铭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兰凤娟/0516-83885907

E-mail地址:ymzhucumt@126.com

依托单位名称:中国矿业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赵亮/0516-83590171









2018328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1日至12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煤层气探测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2

煤层气成藏作用

研究方向3

煤层气资源特性

研究方向4

煤储层排采地质

研究方向5

页岩气成藏作用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朱炎铭

研究方向

煤层气、页岩气

出生日期

1963.5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吴财芳

研究方向

煤层气地质

出生日期

1976.02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姓名

沈玉林

研究方向

沉积地质

出生日期

1981.03

职称

副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姓名

陈尚斌

研究方向

页岩气地质

出生日期

1983.03

职称

副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学术

委员会主任

姓名

彭苏萍

研究方向

煤田地质

出生日期

1959.7

职称

教授、院士

任职时间

2009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SCI

62

EI

10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

国外出版

1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1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1项 

项目到账

总经费

3589.13万元

纵向经费

2577万元

横向经费

1012.08万元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12

授权数

4

成果转化

转化数

0

转化总经费

0万元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0

行业/地方标准

0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50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37人 

院士

0人 

千人计划

0长期人

0短期人

长江学者

特聘1

讲座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

青年长江

0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0人 

青年千人计划

1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7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0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秦勇

国际煤地质杂志Int J Coal Geo

编委

代世峰

国际煤地质杂志Int J Coal Geo

主编

杨永国

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

终身会员

访问学者

国内

0

国外

4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5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2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2


学科3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55

在读硕士生

194

承担本科课程

3614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1290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1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0

国内

(含港澳台)

1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0

实验室面积

3500M2

实验室网址

http://labcbm.cumt.edu.cn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万元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500万元

、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实验室坚持面向国家煤层气产业,面向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 “煤层气储层动态评价技术”和“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区形成条件及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聚能重复脉冲强冲击波煤层增渗新技术基础”和“矿井瓦斯运移与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及地球物理探测基础”以及山西省重点项目“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围绕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开展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地质选择过程、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形成机理、煤层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理论、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和煤储层排采动态效应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煤层气基础地质方面,深化了地质选择过程对煤层气成藏耦合控制效应、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煤层气有利区和深部煤层气有利区优选理论与技术系统,继续发展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成藏和地质控制理论体系在煤和煤层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方面,深入研究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方法,完善构造煤探测理论和方法,并对煤储层含气性等物质属性探测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开发地质方面,致力发展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地质评价和煤储层开发动态评价与诊断的理论与技术。积极参与国家和山西、贵州等资源大省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时结合业界的发展新趋势,

开展了煤岩及煤地球化学、页岩气和煤系“三气”基础地质和开发技术基础理论研究。

2017年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其中SCIEI分别收录62篇和10篇;出版国际学术专著1部《Mineral Matter and Trace Elements in Coal》、国内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项,新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煤层气储层开发地质动态评价关键技术与探测装备,秦勇等),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

部分研究成果直接提交国家政府部门,为国家相关地区煤层气开发方针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通过与中石油煤层气公司、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著名煤层气企业合作,上述成果在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基地,如沁水盆地(潘庄、樊庄、柿庄、屯留等区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宝德等区块)、黔西-滇东地区(织金、松河等区块)、新疆阜康首区块等得到验证与应用。获得了一批探明储量,推动了煤层气田产能建设工作。上述成果奠定了实验室在国内本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国家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做出来贡献。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在教育部、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本实验室承担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任务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承担了与本领域有关的所有类别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形成了以探索煤层气地质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面向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的科研格局。

2017年度,实验室固定人员共承担科研项目114项,到账科研经费3589.13万元。

纵向项目51项,其中2017年新增项目13项,到账经费2577万元。上述项目中,国家级项目45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项目2个课题、8个子课题,以及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各类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13项、青年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及其他纵向项目5项。

科研项目研究对象遍及国内各大含煤层气盆地,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气基础地质、勘探地质基础、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基础以及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和开发基础。

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63项,到账经费1012.08

元。研究内容涉及国内主要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和地方的相关科技开发活动。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描述与适应性开发方式

2016ZX05044-002

秦勇

2016-01-012020-12-31

857.6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多煤层煤层气甜点选区选段技术

2016ZX05044-001

吴财芳

2016-01-012019-12-31

898.1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3

矿井瓦斯运移与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及地球物理探测基础

41430317

姜波

2015-01-012019-12-31

35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4

深部煤层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的有效性理论研究

41330638

桑树勋

2014-01-012018-12-31

3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

高聚能重复脉冲强冲击波煤层增渗新技术基础

U1361207

秦勇

2014-01-012017-12-31

22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重点项目

6

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发模拟试验系统

41727801

桑树勋

2018-01-012022-12-31

94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7

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区形成条件及模式

2017ZX0503504

朱炎铭

2017-01-012020-12-31

338.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8

大同煤田煤中共伴生金属矿产的分布规律与富集机理

MDZ201702

王文峰

2018-01-012020-12-31

214.61

国家及部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9

不同煤级储层氮气闷压增渗机理研究

41772158

傅雪海

2018-01-012021-12-31

9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海相页岩储层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贡献及其动态模型

41772141

陈尚斌

2018-01-012021-12-31

9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基于数字岩芯及3D打印的煤岩岩石物理特征研究——以华北石炭二叠系主采煤层为例

41774128

陈同俊

2018-01-012021-12-31

8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

海相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精细表征与定量评价

41772130

郭英海

2018-01-012021-12-31

7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龙马溪组高丰度有机质页岩中铁硫元素生物化学行为特征及其对有机碳控制作用

41772129

王超勇

2018-01-012021-12-31

64.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多煤层煤层气产层优化组合的地质控制

41772155

杨兆彪

2018-01-012021-12-31

7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镜质组大分子热解生成甲烷的化学反应路径及其碳同位素分馏机理

41702167

李伍

2018-01-012020-12-31

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煤层重烃气的微生物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种群响应

41702172

兰凤娟

2018-01-012020-12-31

2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致密油储层层理缝差异发育机理

41702130

鞠玮

2018-01-012020-12-31

2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

煤系致密砂岩长石碎屑溶蚀的显微组构约束效应

41702170

张晓丽

2018-01-012020-12-31

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

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煤层气探测理论与方法

陈同俊

李福生、潘冬明、董守华

2 煤层气成藏作用

秦勇

姜波、韦重韬、郭英海、申建

3煤层气资源特性

傅雪海

桑树勋、王文峰、杨永国、沈玉林

4 煤储层排采地质

吴财芳

郝树青、杨兆彪、屈争辉、陈玉华

5 页岩气成藏作用

朱炎铭

汪吉林、陈尚斌、王猛、王冉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年龄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秦勇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60

2008.12~2017.12

2

代世峰

研究

博士

教授

48

2016.6~2017.12

3

姜波

研究

博士

教授

60

2008.12~2017.12

4

朱炎铭

研究

博士

教授

54

2008.12~2017.12

5

傅雪海

研究

博士

教授

52

2008.12~2017.12

6

桑树勋

研究

博士

教授

50

2008.12~2017.12

7

郭英海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54

2008.12~2017.12

8

韦重韬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54

2008.12~2017.12

9

王文峰

研究

博士

教授

47

2008.12~2017.12

10

吴财芳

研究

博士

教授

41

2008.12~2017.12

11

汪吉林

研究

博士

教授

48

2008.12~2017.12

12

陈同俊

研究

博士

教授

42

2008.12~2017.12

13

潘冬明

研究

博士

教授

53

2008.12~2017.12

14

董守华

研究

博士

教授

54

2008.12~2017.12

15

杨永国

研究

博士

教授

55

2008.12~2017.12

16

范炳恒

研究

博士

教授

59

2008.12~2017.12

17

李福生

研究

博士

教授

42

2008.12~2017.12

18

郝树青

研究

博士

教授

42

2008.12~2017.12

19

权彪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3

2008.12~2017.12

20

夏筱红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43

2008.12~2017.12

21

周效志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5

2008.12~2017.12

22

李壮福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2

2008.12~2017.12

23

王继尧

研究

硕士

副教授

49

2008.12~2017.12

24

周荣福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2

2008.12~2017.12

25

陈玉华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9

2008.12~2017.12

26

王爱宽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7.12

27

王超勇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2

2008.12~2017.12

28

沈玉林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7.12

29

杨伟峰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43

2008.12~2017.12

30

李巨龙

研究

硕士

副教授

53

2008.12~2017.12

31

杨慧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4

2008.12~2017.12

32

申建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4

2008.12~2017.12

33

陈尚斌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4

2008.12~2017.12

34

慈慧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7.12

35

王猛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7

2008.12~2017.12

36

朱奎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7.12

37

姜立君

研究

博士

讲师

37

2008.12~2017.12

38

鞠玮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1

2008.12~2017.12

39

张晓丽

研究

博士

讲师

31

2008.12~2017.12

40

姚晓娟

研究

硕士

讲师

36

2008.12~2017.12

41

孔凡凡

研究

博士

讲师

36

2008.12~2017.12

42

屈争辉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7.12

43

李明

研究

博士

讲师

33

2008.12~2017.12

44

王瑞瑞

研究

博士

讲师

33

2008.12~2017.12

45

黄华州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7.12

46

杨兆彪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7.12

47

兰凤娟

研究

博士

讲师

33

2008.12~2017.12

48

何金先

研究

博士

讲师

33

2008.12~2017.12

49

陈义林

研究

博士

讲师

31

2008.12~2017.12

50

金洪波

研究

硕士

讲师

37

2008.12~2017.12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年龄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1

王瑞瑞

博士后

33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8

2

李伍

博士后

28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3

梁顺

博士后

28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4

孙维凤

博士后

28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5

鞠玮

博士后

29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6

刘静

博士后

28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7

刘博

博士后

27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8

罗金辉

博士后

33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9

申建

博士后

35

副教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0

张晓丽

博士后

30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1

何金先

博士后

30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2

李明

博士后

31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3

连佳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华北电力大学

2014-2017

14

廖波

博士后

32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5

兰凤娟

博士后

30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4-2017

16

王晓珍

博士后

33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3-2017

17

Kewen Li

特聘教授

51

研究员

美国

斯坦福大学

2012-2017

18

Geoff Wang

特聘教授

56

教授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2008-2017

19

Simon Xu

特聘教授

53

教授

加拿大

阿格玛大学

2012-2017

20

徐凤银

特聘教授

53

教高

中国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2012-2017

21

郑爱维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0

博士

中国

中国地质大学

2014-2017

22

姚海鹏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0

博士

中国

内蒙煤田地质局

2015-2017

23

刘炳祥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0

博士

中国

安徽大学

2015-2017

24

刘会虎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1

博士

中国

安徽理工大学

2015-2017

25

张寒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26

赵迪婓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27

刘宇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8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7

28

陈义林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2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29

宋昱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0

何金先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3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1

杜艺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2

付常青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3

唐鑫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4

侯晓伟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5

闫高原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6

师庆民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7

37

杜志刚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8

博士

中国

河南理工大学

2016-2017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本实验室所依托的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均为学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建设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并获二度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同时拥有2个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十余个各类硕士点。

实验室为上述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得益于学科建设发展带来的成效,二者具有良好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关系。首先,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包括成功申报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各种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支撑了学科的发展;其次,实验室人员直接参加并完成了大量学科建设工作,本实验室秦勇为“地质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姜波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包括上述人员在内的实验室固定人员在完成实验室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实验室近年来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均得到学科建设“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多方资助,促进了实验室的发展。

2017年底揭晓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3,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受到本实验室重要支撑的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学科ESI20163月完全进入全球ESI1%2017年排名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实验室以多种方式支持了学校矿业、安全、环境和测量等其他学科建设的发展。不同学科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如本实验室人员参与了如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国家“973”项目的科研工作;单独或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相关学科培养了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在相互促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科交叉的发展。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实验室50名固定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本实验室人员的主体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教师。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多由本实验室人员开设和主讲,并承担了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及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地质学教学。全部实验室固定人员均参与了包括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在内的课程主讲。2017年度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分别为4227门,完成教学工作量分别为36141290学时。

在教学工作中,实验室人员注重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的代表在诸如《煤层气地质学》、《能源地质学》以及《煤层气储层模拟技术》、《化石能源地质学导论》等专业课以及《普通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将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成果、技术创新和应用实例融入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人才培养是本实验室重要的工作之一。实验室固定人员承担了依托学院本科“资源勘查工程(含卓越工程师方向)”、和“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本科相关专业学生除了享受到有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之外,“煤层气地质学”及“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等课程直接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课程实验,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在实验室完成。201789名学生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完成本科学位论文,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和校级资助各1项。

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31人,年度内实验室人员承担了大量研究生指导工作,目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为194人和55人,2017年有85人和6人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得到具有较丰富科学研究和实验技术实践经验的实验室固定人员的指导,为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运用实验室设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尤其是部分研究生以实验协理员的身份直接参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工作,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承办的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的国内外学术活动,给研究生提供了掌握学科前沿、拓展知识面的机会;实验室和依托学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勘探开发企业广泛的合作关系也使学生获益匪浅,这为他们提供了国际联合培养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各个产学研联合基地(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也为其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创造了实践场所。

通过上述举措,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017年度研究生发表论文106余篇,其中SCIEI分别收录6210篇,25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有2人在国际会议上口头发言。1人成功申报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4人成功申报江苏省创新训练计划,7人成功申报校级创新训练计划,1人获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本实验室毕业的研究生分布于国内煤炭、煤层气、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高校、研究机构、大型国企,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宋昱,中国矿业大学2013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目前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代表性成果为SCI检索论文“Nanopore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andTheirImpactonMethaneAdsorptionandDiffusioninLowto MediumTectonicallyDeformedCoals:CaseStudyintheHuaibeiCoalField”Energy&Fuels2017)。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研究工作。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12篇,EI论文2篇,2017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及德贻煤地质奖学金。

师庆民,中国矿业大学2015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生,代表性成果为SCI检索论文“Simulationofthecrackdevelopmentincoalwithoutconfiningstressunderultrasonicwavetreatment”Fuel2017)。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和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荣获国家奖学金2次、第四届德贻煤地质学奖学金、“中关村青联杯”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奖励。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其他

宋 昱

博士

2017煤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姜波

2

其他

朱冠宇

博士

2017煤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姜波

3

其他

闫高原

博士

2017煤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韦重韬

4

其他

路冠文

博士

2017煤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韦重韬

5

其他

张军建

博士

2017煤科学与技术国际会议

韦重韬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实验室2017年度开放基金申报工作,共计收到开放基金申请7份。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经过专家评议,7人获得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其中外校2人,本校5人,年度开放基金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题名称

经费额度

承担人

职称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古交区块石炭二叠系含煤层气系统关键层界定

2

汪岗

讲师

河北工程大学

2017.5-2019.5

2

煤层气富集成藏地质特征-以山西地区为例

2

张瑜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5-2019.5

3

叠置含气系统多层开发煤储层动态变化规律

2

张军建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7.5-2019.5

4

次高温高压变形条件下中煤级煤变形产气机理研究

2

刘和武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7.5-2019.5

5

褶皱构造区煤层气、页岩气资源潜力综合评价及共探共采选区研究—以阳泉矿区为例

2

李凤丽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7.5-2019.5

6

页岩有机质结构与孔隙演化及其对甲烷吸附控制机理

2

冯光俊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7.5-2019.5

7

龙马溪组页岩气运移机理及流固耦合特征研究

2

王笑奇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7.5-2019.5

注:职称一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全国煤系矿产资源研讨会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朱炎铭

2017-11-172017-11-18

89

全国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是实验室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2017年度,实验室克服了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科领域相对专门等困难,进行了一系列开放交流活动。包括实施实验室开放基金、承办、协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合作科研与人才培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

2017318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园煤层气319会议室举办了学术报告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永民教授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Kewen Li 教授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王国雄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报告,并围绕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

2017420日至30日,国际知名地质学者Tim A Moore博士和Simon Xu教授应邀到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学术交流,开展煤层气短期课程。

2017527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学院聘任加拿大阿尔哥玛大学徐绍春(Simon Xu)为兼职教授,聘任仪式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

20171117日至18日,全国煤系矿产资源研讨会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2017年度会议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19室召开。

在国内学术交流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参与各方面的活动,10余名固定或流动人员参加了2017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作为理事单位,参加了以中联煤层气公司主导的“煤层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交流活动。

实验室注重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合作交流。与中国地质大学以及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合作进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研究,派送学生深入现场学习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实验室坚持面向社会开放的宗旨,每年与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设定适当的主题,宣传绿色能源、环保新理念,科普传播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知识。2017422日,与徐州市地质学会、院团委、水协联合举办世界地球日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宣传“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思维和知识。

2017年度内,实验室作为开放的窗口,接待了全国省市相关单位如山西煤田地质局、河北煤田地质局、贵州煤田地质局、云南煤田地质局以中联煤层气公司、中石油华北油田等单位人员,就相关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增强了实验室在国内的影响力。20171125日,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等一行来到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观。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年龄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1

周世宁(顾问)

院士

83

中国矿业大学

2

汪集旸(顾问)

院士

82

中国科学院

3

袁亮(顾问)

院士

57

安徽理工大学

4

彭苏萍(主任)

院士

58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

秦勇(副主任)

教授

60

中国矿业大学

6

姜波(副主任)

教授

60

中国矿业大学

7

汤达祯

教授

60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8

Geoff Wang

教授

55

昆士兰大学

9

Kewen Li

研究员

53

斯坦福大学

10

钟宁宁

教授

5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

候泉林

教授

54

中国科学院大学

12

胡爱梅

研究员

57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13

叶建平

研究员

55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14

杨陆武

总裁

49

奥利安能源有限公司

15

李国富

总经理

52

晋城煤业集团

16

彭平安

院士

57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17

李景明

教高

59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18

韦重韬

教授

54

中国矿业大学

19

傅雪海

教授

55

中国矿业大学

20

郭英海

教授

55

中国地质大学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7年学术委员会年会会议


时间:2017111714:00-18:00

地点:徐州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19会议室


基本情况

20171117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下午2时至6时,在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19会议室召开了本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参会人员包括袁亮院士等校外学术委员4人,秦勇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内5人,共计9人(注:因故未能参加的委员,进行电话汇报,并征求了对实验室发展的意见)。参会人员名单如下:

1 校外参会专家

袁 亮  院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安徽理工大学

杨陆武 博士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北京奥瑞安能源公司

李国富教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产业发展局

叶建平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2 校内参会人员

秦 勇  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姜 波  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韦重韬 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郭英海 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傅雪海 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炎铭 教授  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财芳 教授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尚斌 副教授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杨兆彪 副教授 重点实验室秘书

兰凤娟 博士  重点实验室秘书























会议议程

1)学校副校长卞正富教授致欢迎词

2)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炎铭教授做实验室工作报告

3)学术委员发言


会议纪要

学校副校长卞正富教授欢迎专家参加重点实验室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感谢各位委员们对实验室工作的大力支持,期待委员们在今后继续为实验室的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炎铭教授在实验室工作报告中,从实验室代表性成果及优势特色、一年来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取得的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设想四个方面汇报了实验室在年度内取得的运行情况和主要成果,并主要阐述了建设发展计划、科研、人才培养、学科与平台建设、合作交流、运行与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进展与存在问题。

学术委员会发言要点如下。

1)科研工作方面

委员们对重点实验室在过去一年期间科研工作成果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取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SCI文章近60篇,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多项,体现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尽管目前在国家基础研发计划项目上未取得突破,但仍然获得了山西、贵州、新疆等煤层气开发热点地区的课题以及任务,更为可喜的是,中老年学者继续发挥作用的同时,中青年学者开始在项目中担任主角,担任了课题长或副课题长的角色。在研究领域方面,页岩气和煤系气的成功拓展,为丰富实验室研究方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同时,过去主要集中于煤层气资源地质和开发理论基础研究,希望今后能够与现场生产单位加强合作,争取在勘探开发装备的研发方面有所突破。

委员们还建议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竞争,争取在国家重大基础研发计划项目有突破,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保持原有势头,力争上游。

2)实验室研究方向

委员们认为,当前实验室坚持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煤层气产业,坚持面向煤系非常规天然煤层气勘探开发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从煤层气进一步拓展到包括煤层气、煤系致密砂岩气、煤系页岩气等在内的煤系非常规天然气(简称“煤系气”)领域,继续开展上述研究领域,同时开展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有了相对稳定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但是从部级重点实验室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发展,研究方向和体量还显单薄,需要进一步扩展、融合相关领域,如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煤炭绿色利用、清洁能源等。

3)人才培养方面

委员们认为,过去一年中,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高层次人才仍然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虽然一批40岁以下青年学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尚未实现高端领军人才的实质性突破。委员们建议,大力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需要从多渠道、多方式自己培养结合外部引进,以保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势头,争取有所突破,支撑实验室快速发展。

4)合作交流方面

过去一年中,在对外交流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111”项目的资助下,除了保持与原来建立了固定联系的Victor RudilfGeoff WangSimon XuKewen LiSue Golding等学者的联系之外,年内还与前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主席Tim Moore博士建立了新的联系,短课程培训、论文修改以及联合科研等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值得发扬。在国内交流方面,应注重学习个兄弟实验室的长处,在日常运行、科研奖励等方面争取更加完善。

5)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方面

实验室在本年度中制订了“实验室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报告的奖励规定(试行)”、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实验室为研究生开展学术报告、定期组织研究生学术活动;为了激励研究生参与高水平成果产出,制订“实验室对研究生参与高水平成果产出的津贴规定(试行)”;为了研究生在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将研究生与实验仪器分离;合理划分物理空间,优化样品储层空间。专门用于研究生学术讨论的小型会议室即将投入使用。这些运行和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实验室的空间平台条件还十分有限,委员们希望能通过学校争取到合适的空间。

6)其他

学术委员仍十分关心重点实验室冲击国家级平台的情况,建议学术委员会领导进一步与上级单位做好沟通,掌握信息,努力工作,争取在不远地将来更上一层楼。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自立项建设以来,实验室得到主管部门教育部、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的直接领导和全力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将实验室列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序列,确保了实验室高起点建设、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基础设施、科研条件、人才引进和研究人员待遇上给予全力支持,在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实验室规划了3500m2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目前已正常使用多年。

2017年度内,学校通过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江苏省优势学科和教育部修购专项等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室的运行、建设与研究,实验室运行年度经费100万元。通过在科研基本业务费中设立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在学校科技专项中每年资助运行经费等途径补贴实验室的日常运行与自主研究。同时通过中央级普通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以“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立项,预算资金1100余万元,修购专项安全改造项目预算资金100余万元,在2017年实施。

学校将实验室人员组成的化石能源团队作为校级核心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学校负担了实验室固定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津贴、保险等全部费用;学校为实验室人才引进提供科研启动、住房和办公用房,大力促进了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在每年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开展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内评估,有力促进了实验室实验条件改善、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实验室未来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实验室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建设实验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各种设备223台(套),其中大于10万元的设备41台(套),设备原值2707.92万元。初步建成了煤储层及煤层气物质成分与物性检测系统、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分析与物理模拟系统、煤层气地质探测与信息解译系统、煤层气开发动态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系统等四个实验系统平台。提升了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重科学研究任务的能力,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本实验室只有少数专职实验员。为满足设备运行需要组成了20余个专门机组,完成从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日常运行以及实验技术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机组负责人由专职实验员或青年骨干担任,成员由研究生组成,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2、依托高校意见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