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作2019年报及考核报告

发布者:李久庆发布时间:2019-12-30浏览次数:26


批准立项年份

2009

通过验收年份

2012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20191月——201912月)





实验室名称: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实验室主任:朱炎铭

实验室联系人/联系电话:兰凤娟/0516-83885907

E-mail地址:ymzhucumt@126.com

依托单位名称:中国矿业大学

依托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赵亮/0516-83590171









2020326日填报




填写说明

一、年度报告中各项指标只统计当年产生的数据,起止时间为11日至1231日。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年度报告经依托高校考核通过后,于次年331日前在实验室网站公开。

二、“研究水平与贡献”栏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本年度由实验室人员在本实验室完成的重大科研成果,以及通过国内外合作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其中:

1.论文与专著”栏中,成果署名须有实验室。专著指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论文集等。未正式发表的论文、专著不得统计。

2. “奖励”栏中,取奖项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按照其排名计算系数。系数计算方式为:1/实验室最靠前人员排名。例如:在某奖项的获奖人员中,排名最靠前的实验室人员为第一完成人,则系数为1;若排名最靠前的为第二完成人,则系数为1/2=0.5。实验室在年度内获某项奖励多次的,系数累加计算。部委(省)级奖指部委(省)级对应国家科学技术奖相应系列奖。一个成果若获两级奖励,填报最高级者。未正式批准的奖励不统计。

3.承担任务研究经费”指本年度内实验室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运行补助费和设备更新费。

4.发明专利与成果转化”栏中,某些行业批准的具有知识产权意义的国家级证书(如:新医药、新农药、新软件证书等)视同发明专利填报。国内外同内容专利不得重复统计。

5.标准与规范”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地方标准的数量。

三、“研究队伍建设”栏中:

1.除特别说明统计年度数据外,均统计相关类型人员总数。固定人员指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流动人员指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人员等。

2.“40岁以下”是指截至当年年底,不超过40周岁。

3.科技人才”“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栏,只统计固定人员

4.国际学术机构任职”指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任职情况。

四、“开放与运行管理”栏中:

1.承办学术会议”包括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其中,国内学术会议是指由主管部门或全国性一级学会批准的学术会议。

2.国际合作项目”包括实验室承担的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外专局等部门主管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参与的国际重大科技合作计划/工程(如:ITERCERN等)项目研究,以及双方单位之间正式签订协议书的国际合作项目。


一、简表

实验室名称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

研究方向

(据实增删)

研究方向1

煤层气资源与探测

研究方向2

煤层气成藏作用

研究方向3

煤层气开发地质

研究方向4

页岩气成藏作用

实验室

主任

姓名

朱炎铭

研究方向

煤层气、页岩气

出生日期

1963.5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实验室

副主任

(据实增删)


姓名

吴财芳

研究方向

煤层气地质

出生日期

1976.02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姓名

沈玉林

研究方向

沉积地质

出生日期

1981.03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姓名

陈尚斌

研究方向

页岩气地质

出生日期

1983.03

职称

教授

任职时间

2016.12

学术

委员会主任

姓名

彭苏萍

研究方向

煤田地质

出生日期

1959.7

职称

教授、院士

任职时间

2009

研究水平与贡献

论文与专著

发表论文

SCI

82

EI

14

科技专著

国内出版

1

国外出版

0

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0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0项 

二等奖

1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

一等奖

1项 

二等奖

0项 

项目到账

总经费

3094万元

纵向经费

2050万元

横向经费

1044万元

发明专利与

成果转化

发明专利

申请数

28

授权数

5

成果转化

转化数

0

转化总经费

0万元

标准与规范

国家标准

0

行业/地方标准

0

研究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

实验室固定人员

51人 

实验室流动人员

32人 

院士

0人 

千人计划

0长期人

0短期人

长江学者

特聘1

讲座0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1

青年长江

0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0人 

青年千人计划

0

其他国家、省部级

人才计划

7人 

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0个 

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

0

国际学术

机构任职

(据实增删)

姓名

任职机构或组织

职务

秦勇

国际煤地质杂志Int J Coal Geo

编委

代世峰

国际煤地质杂志Int J Coal Geo

主编

杨永国

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

终身会员

访问学者

国内

0

国外

4

博士后

本年度进站博士后

3

本年度出站博士后

3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依托学科

(据实增删)

学科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科2


学科3


研究生培养

在读博士生

55

在读硕士生

129

承担本科课程

3614学时

承担研究生课程

1290学时

大专院校教材




开放与

运行管理

承办学术会议

国际

1

国内

(含港澳台)

1

年度新增国际合作项目

0

实验室面积

3500M2

实验室网址

http://labcbm.cumt.edu.cn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万元

依托单位年度经费投入

815万元

、研究水平与贡献

1、主要研究成果与贡献

结合研究方向,简要概述本年度实验室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论文和专著、标准和规范、发明专利、仪器研发方法创新、政策咨询、基础性工作等。总结实验室对国家战略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本实验室坚持面向国家煤层气产业,面向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煤层气储层动态评价技术”和“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区形成条件及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研发项目“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发模拟试验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不同煤阶煤质及地质条件对CO2驱煤层气的影响规律综合研究”、“隐蔽致灾地质体的地震波分辨率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煤型关键金属矿床中成矿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机制”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重大科研项目的支持下,紧密围绕煤层气资源与探测、煤层气成藏作用、煤层气开发地质页岩气成藏作用等实验室研究方向,开展煤层气成藏动力条件与地质选择过程、煤层气富集高渗区形成机理、煤层气资源评价与有利区预测理论、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煤储层排采动态效应及其机制、页岩气成藏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煤层气基础地质方面,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煤层气有利区和深部煤层气有利区优选理论与技术系统,继续发展多层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成藏和地质控制理论体系在煤和煤层气勘探理论与技术方面,深入研究煤层气地震勘探信息采集、处理和解释的理论与方法,继续完善构造煤探测理论和方法,并对煤储层含气性等物质属性探测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开发地质方面,致力发展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适应性地质评价和煤储层开发动态评价与诊断的理论与技术;在煤岩及煤地球化学、页岩气和煤系“三气”领域致力于基础地质和开发技术基础理论研究,并向煤矿区污染防控领域拓展延伸,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2019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98篇,SCIEI分别收录92篇和6篇;出版国内学术专著1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5项,新申请PCT专利6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2项;获江苏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煤源有害物质的环境地球化学约束,代世峰、王文峰等。

上述成果奠定了实验室在国内本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国家煤层气勘探开发事业做出了贡献。


2、承担科研任务

概述实验室本年度科研任务总体情况。

在教育部、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同行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本实验室承担煤层气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任务的能力继续得到大幅度提升,承担了与本领域有关的所有类别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形成了以探索煤层气地质重大和关键科学问题为主、面向国家煤层气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的科研格局。

2019年度,实验室固定人员共承担科研项目137项,到账科研经费3094万元;其中纵向项目83项(新增14项),到账科研经费2050万元;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4项,到账经费1044万元。2019年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1项;新增江苏省自然基金1项。目前承担的本年度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滇东黔西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先导性试验”、“煤层气储层动态评价技术”、“叠置含气系统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与开发方式”、“含煤岩系多种气体资源综合开发方式”、“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区形成条件及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研发项目“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发模拟试验系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不同煤阶煤质及地质条件对CO2驱煤层气的影响规律综合研究”。

科研项目研究对象遍及国内各大含煤层气盆地,研究内容涵盖了煤层气基础地质、勘探地质基础、开发地质保障技术基础、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地质和开发基础、煤矿区地下水污染防控等;涉及国内主要煤层气勘探开发企业和地方的相关科技开发活动。


请选择本年度内主要重点任务填写以下信息: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叠置含煤层气系统描述与适应性开发方式

2016ZX05044-002

秦勇

2016-01-012020-12-31

857.6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多煤层煤层气甜点选区选段技术

2016ZX05044-001

吴财芳

2016-01-012019-12-31

898.1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3

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高产区形成条件及模式*

2017ZX0503504

朱炎铭

2017-01-012020-12-31

338.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4

煤矿区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材料与技术

2019YFC1805400

孙亚军

2020-01-012022-12-31

269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5

不同煤阶煤质及地质条件对CO2驱煤层气的影响规律研究

2018YFB0605601

桑树勋

2018-05-012021-04-30

2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6

隐蔽致灾地质体的地震波分辨率研究*

2018YFC0807803

董守华

2018-07-012021-06-30

7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7

CO2驱煤层气注采工艺技术研究*

2018YFB0605602

周效志

2018-05-012021-04-30

4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8

地质建模研究*

2018YFB0605601

陈同俊

2018-05-012021-04-30

2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9

矿井瓦斯运移与富集的动力学过程及地球物理探测基础

41430317

姜波

2015-01-012019-12-31

35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0

深部煤层CO2地质存储与CH4强化开采的有效性理论研究

41330638

桑树勋

2014-01-012018-12-31

3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1

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发模拟试验系统

41727801

桑树勋

2018-01-012022-12-31

94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12

煤系气复合储层合采层间渗流传输与干扰机理

41972171

陈尚斌

2020-01-012023-12-31

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煤大分子结构演变对微纳米孔隙形成的控制机理及生排烃效应

41972169

李伍

2020-01-012023-12-31

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城市碳排放实时监测信息和扩散运移模型在线聚合方法研究

41971335

杨慧

2020-01-012023-12-31

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地面—巷道瞬变电磁场响应与动态探测基础研究

41974141

姜志海

2020-01-012023-12-31

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不同煤级储层氮气闷压增渗机理研究

41772158

傅雪海

2018-01-012021-12-31

9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海相页岩储层黏土矿物甲烷吸附贡献及其动态模型

41772141

陈尚斌

2018-01-012021-12-31

9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

基于数字岩芯及3D打印的煤岩岩石物理特征研究——以华北石炭二叠系主采煤层为例

41774128

陈同俊

2018-01-012021-12-31

8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

海相页岩储层纳米级孔隙精细表征与定量评价

41772130

郭英海

2018-01-012021-12-31

7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龙马溪组高丰度有机质页岩中铁硫元素生物化学行为特征及其对有机碳控制作用

41772129

王超勇

2018-01-012021-12-31

64.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多煤层煤层气产层优化组合的地质控制

41772155

杨兆彪

2018-01-012021-12-31

7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中国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成藏的构造-热力作用效应

41872132

朱炎铭

2019-01-012022-12-31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3

煤系“三气”共采经济性组合优化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41872248

杨永国

2019-01-012022-12-31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煤层气排采时储层气水状态及其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

41872170

吴财芳

2019-01-012022-12-31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煤系高频层序格架内含菱铁矿层成岩演化及封隔性能影响机理

41872168

沈玉林

2019-01-012022-12-31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6

煤层剩余气液成因机制及有效动用地质约束

41872171

申建

2019-01-012022-12-31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7

镜质组大分子热解生成甲烷的化学反应路径及其碳同位素分馏机理

41702167

李伍

2018-01-012020-12-31

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煤层重烃气的微生物降解特征及其微生物种群响应

41702172

兰凤娟

2018-01-012020-12-31

2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9

多因素耦合作用下致密油储层层理缝差异发育机理

41702130

鞠玮

2018-01-012020-12-31

2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煤系致密砂岩长石碎屑溶蚀的显微组构约束效应

41702170

张晓丽

2018-01-012020-12-31

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

岩浆热异常影响页岩与煤储层物性的微观机理研究

BK20181362

陈尚斌

2018-07-012021-06-30

10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32

浅部煤系灰岩气藏的形成机制——以山西霍西煤田为例

BK20180665

王瑞瑞1

2018-07-012021-06-30

20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33

速敏效应对不同煤阶煤储层渗透性伤害的微观控制机理

BK20180660

赵俊龙

2018-07-012021-06-30

20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34

海相页岩干酪根分子结构与孔隙网络关联特征及其微观吸附机理

41802183

王阳

2019-01-012021-12-31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5

流固耦合约束下的煤储层速敏效应及其煤岩学控因

41802181

赵俊龙

2019-01-012021-12-31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6

高硫煤中有害元素组U-V-Cr-Mo的富集机理及协同脱除研究

41802182

段飘飘

2019-01-012021-12-31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7

低阶煤中非矿物态无机质的来源与赋存状态演变机制

41902164

刘晶晶

2020-01-012022-12-31

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8

煤层生物气产出过程对煤储层物化性质的影响特征

BK20191345

王爱宽

2019-07-012022-06-30

10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

注:请依次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973)、“863”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创新研究群体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防重大、国际合作、省部重大科技计划、重大横向合作等为序填写,并在类别栏中注明。只统计项目/课题负责人是实验室人员的任务信息。只填写所牵头负责的项目或课题。若该项目或课题为某项目的子课题或子任务,请在名称后加*号标注。


三、研究队伍建设

1、各研究方向及研究队伍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主要骨干

1煤层气资源与探测

傅雪海

陈同俊、代世峰、王文峰、潘冬明、董守华

2煤层气成藏作用

秦勇

姜波、韦重韬、郭英海、申建、沈玉林、屈争辉

3煤层气开发地质

吴财芳

桑树勋、郝树青、杨永国、杨兆彪、陈玉华

4 页岩气成藏作用

朱炎铭

汪吉林、陈尚斌、王猛、王冉


2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学位

职称

年龄

在实验室工作年限

1

秦勇

研究

博士

教授

62

2008.12~2019.12

2

代世峰

研究

博士

教授

50

2016.6~2019.12

3

姜波

研究

博士

教授

62

2008.12~2019.12

4

朱炎铭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56

2008.12~2019.12

5

傅雪海

研究

博士

教授

54

2008.12~2019.12

6

桑树勋

研究

博士

教授

52

2008.12~2019.12

7

郭英海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08.12~2019.12

8

韦重韬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08.12~2019.12

9

王文峰

研究

博士

教授

49

2008.12~2019.12

10

孙亚军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18.12~2019.12

11

吴财芳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43

2008.12~2019.12

12

汪吉林

研究

博士

教授

50

2008.12~2019.12

13

陈同俊

研究

博士

教授

44

2008.12~2019.12

14

潘冬明

研究

博士

教授

55

2008.12~2019.12

15

董守华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08.12~2019.12

16

李文平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18.12~2019.12

17

岳建华

研究

博士

教授

56

2018.12~2019.12

18

杨永国

研究

博士

教授

57

2008.12~2019.12

19

郝树青

研究

博士

教授

44

2008.12~2019.12

20

沈玉林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38

2008.12~2019.12

21

杨伟峰

研究

博士

教授

45

2008.12~2019.12

22

申建

研究

博士

教授

36

2008.12~2019.12

23

姜志海

研究

博士

教授

42

2018.12~2019.12

24

夏筱红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45

2008.12~2019.12

25

周效志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7

2008.12~2019.12

26

李壮福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4

2008.12~201912

27

王继尧

研究

硕士

副教授

51

2008.12~2019.12

28

陈玉华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41

2008.12~2019.12

29

王爱宽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9.12

30

王超勇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4

2008.12~2019.12

31

李巨龙

研究

硕士

副教授

55

2008.12~2019.12

32

权彪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53

2008.12~2018.12

33

杨慧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6

2008.12~2019.12

34

陈尚斌

研究/管理

博士

教授

36

2008.12~2019.12

35

慈慧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9.12

36

王猛

研究

博士

教授

39

2008.12~2019.12

37

姜立君

研究

博士

讲师

39

2008.12~2019.12

38

鞠玮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3

2014.12~2019.12

39

张晓丽

研究

博士

讲师

33

2013.12~2019.12

40

姚晓娟

研究

硕士

讲师

38

2008.12~2019.12

41

孔凡凡

研究

博士

讲师

38

2010.12~2019.12

42

屈争辉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9.12

43

李明

研究

博士

讲师

35

2008.12~2019.12

44

王瑞瑞

研究

博士

讲师

35

2014.12~2019.12

45

黄华州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40

2008.12~2019.12

46

杨兆彪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8

2008.12~2019.12

47

兰凤娟

研究

博士

讲师

35

2008.12~2019.12

48

何金先

研究

博士

讲师

35

2013.12~2019.12

49

陈义林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3

2008.12~2019.12

50

金洪波

研究

硕士

讲师

39

2008.12~2019.12

51

李伍

研究

博士

副教授

32

2011.12~2019.12

注:(1)固定人员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种类型,应为所在高等学校聘用的聘期2年以上的全职人员。(2)“在实验室工作年限”栏中填写实验室工作的聘期。


3、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类型

性别

年龄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在实验室工作期限

1

梁顺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9

2

孙维凤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9

3

鞠玮

博士后

31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9

4

刘静

博士后

30

讲师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5-2019

5

王阳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9

6

段飘飘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9

7

赵俊龙

博士后

30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6-2019

8

刘厅

博士后

29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9

陆鹿

博士后

29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10

何鑫

博士后

29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11

Kewen Li

特聘教授

53

研究员

美国

斯坦福大学

2012-2019

12

Geoff Wang

特聘教授

58

教授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2008-2019

13

Simon Xu

特聘教授

55

教授

加拿大

阿格玛大学

2012-2019

14

徐凤银

特聘教授

57

教高

中国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2012-2019

15

任咣营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讲师

中国

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

2017-2019

16

刘浪涛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讲师

中国

河北工程大学

2017-2019

17

邵培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7-2019

18

韩思杰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7-2019

19

王博洋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7-2019

20

康俊强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7-2019

21

李国璋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7-2019

22

李云波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7

讲师

中国

河南理工大学

2018-2019

23

余 坤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2019

24

侯 鹏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2018-2019

25

唐  鑫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3

讲师

中国

重庆三峡学院

2018-2019

26

张贝贝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3

讲师

中国

河北工程大学

2018-2019

27

闫高原

开放基金

承担人

32

讲师

中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8-2019

28

张争光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29

尚福华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30

程国玺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31

胡芸冰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7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32

路冠文

开放基金

承担人

26

博士

中国

中国矿业大学

2018-2019

注:(1)流动人员包括“博士后研究人员、访问学者、其他”三种类型,请按照以上三种类型进行人员排序。(2在“实验室工作期限”在实验室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1、学科发展

简述实验室所依托学科的年度发展情况,包括科学研究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以及推动学科交叉与新兴学科建设的情况。

本实验室所依托的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和“地质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均为学校“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建设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并获二度获“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资助;同时拥有2个国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十余个各类硕士点。

实验室为上述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得益于学科建设发展带来的成效,二者具有良好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关系。首先,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包括成功申报的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各种科研成果奖励以及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支撑了学科的发展;其次,实验室人员直接参加并完成了大量学科建设工作,本实验室郭英海为“地质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吴财芳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包括上述人员在内的实验室固定人员在完成实验室工作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学科建设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三,实验室近年来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均得到学科建设“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多方资助,促进了实验室的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国矿业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排名第3,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受到本实验室重要支撑的中国矿业大学地球科学学科ESI201911月全球排名279位(进入前4‰),2019年排名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实验室以多种方式支持了学校矿业、安全、环境和测量等其他学科建设的发展。不同学科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单独或联合培养的方式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相关学科培养了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在相互促进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科交叉的发展。


2、科教融合推动教学发展

简要介绍实验室人员承担依托单位教学任务情况,主要包括开设主讲课程、编写教材、教改项目、教学成果等,以及将本领域前沿研究情况、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情况。

实验室50名固定人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职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任务,本实验室人员的主体是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教师。本科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大多由本实验室人员开设和主讲,并承担了矿业工程、安全工程及测绘工程等专业的地质学教学。全部实验室固定人员均参与了包括本科或研究生课程在内的课程主讲。2019年度承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分别为4227门,完成教学工作量分别为36141290学时。

在教学工作中,实验室人员注重将科研成果及学科前沿转化为教学资源。典型的代表在诸如《煤层气地质学》、《能源地质学》、《新能源概论》、《化石能源地质学导论》等专业课以及《普通地质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教学工作中,将实验室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学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成果、技术创新和应用实例融入其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3、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总体情况

简述实验室人才培养的代表性举措和效果,包括跨学科、跨院系的人才交流和培养,与国内、国际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等。

人才培养是本实验室重要的工作之一。实验室固定人员承担了依托学院本科“资源勘查工程(含卓越工程师方向)”、和“地球物理学”等专业的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和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本科相关专业学生除了享受到有实验室科研成果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之外,“煤层气地质学”及“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等课程直接使用实验室设备进行课程实验,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在实验室完成。201998名学生在实验室人员指导下完成本科学位论文。

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30人,年度内实验室人员承担了大量研究生指导工作,目前在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分别为129人和55人,2019年有45人和9人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在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得到具有较丰富科学研究和实验技术实践经验的实验室固定人员的指导,为研究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运用实验室设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尤其是部分研究生以实验协理员的身份直接参与设备的运行和管理工作,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承办的由国内外知名学者参加的国内外学术活动,给研究生提供了掌握学科前沿、拓展知识面的机会;实验室和依托学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勘探开发企业广泛的合作关系也使学生获益匪浅,这为他们提供了国际联合培养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各个产学研联合基地(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等)也为其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创造了实践场所。

通过上述举措,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富成果。2019年度研究生参与发表论文96篇,SCIEI分别收录8214篇,35人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有6人在会议上口头发言,2人次在国际会议做口头发言。本实验室毕业的研究生分布于国内煤炭、煤层气、石油天然气行业的高校、研究机构、大型国企,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2)研究生代表性成果(列举不超过3项)

简述研究生在实验室平台的锻炼中,取得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包括高水平论文发表、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发言、挑战杯获奖、国际竞赛获奖等。

侯晓伟,中国矿业大学2014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直博生(五年制),2018—2019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代表性成果为SCI检索论文“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n Sorption Kinetics and Hysteresis of Nitrogen,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in Coals” ( Fuel, 2020)。参与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联合基金等多项研究工作。博士期间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EI论文3篇。

张军建,中国矿业大学2016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目前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代表性成果为SCI检索论文“ Stress sensitiv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heterogeneous variation of the pore-fracture system in middle-high rank coals reservoir based on NMR experiments” ( Fuel, 2019)。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省重点联合基金等研究工作。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中文核心1篇。2019年度获得中国矿业大学优秀创新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和博士创新专项基金。

王笑奇,中国矿业大学2017级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即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联合培养,代表性成果为SCI检索论文“ Multi-proxy analysis of organic matter accumulation in the Upper Ordovician–Lower Silurian black shale on the Upper Yangtze Platform, south China”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19)。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工作。博士期间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2篇。


3)研究生参加国际会议情况(列举5项以内)

序号

参加会议形式

学生姓名

硕士/博士

参加会议名称及会议主办方

导师

1

口头报告

侯晓伟

博士

53rd US Rock Mechanics Geomechanics Symposium 2019 Symposium

朱炎铭

2

口头报告

侯晓伟

博士

2019 SME Annual Conference & Expo and CMA 121st National Western Mining Conference

朱炎铭

注:请依次以参加会议形式为大会发言、口头报告、发表会议论文、其他为序分别填报。所有研究生的导师必须是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


五、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

1、开放交流

1)开放课题设置情况

简述实验室在本年度内设置开放课题概况。

实验室2019年度开放基金申报工作,共计收到开放基金申请13份。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经过专家评议,11人获得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其中外校6人,本校5人,共资助经费23.5万元。年度开放基金情况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题名称

经费额度

承担人

职称

承担人单位

课题起止时间

1

沁水盆地无烟煤储层微孔储气增产机理研究

1.5

李云波

讲师

河南理工大学

2019.5-2021.5

2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构造热演化及其煤系气成藏的响应

3

余 坤

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9.5-2021.5

3

深部低透层理煤岩气压致裂成缝能力与增透效果评价

3

侯 鹏


博士

Purdue University (普渡大学)

2019.5-2021.5

4

渝东北龙马溪组页岩气微观运移及渗流特征研究

3

唐鑫

讲师

重庆三峡学院


2019.5-2021.5

5

CO2注入深部煤层引起的煤岩结构变化及煤中元素迁移特征

1.5

张贝贝

讲师

河北工程大学

2019.5-2021.5

6

煤系非常规气复合成藏过程及地质影响因素研究

1.5

闫高原

讲师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9.5-2021.5

7

滇东黔西煤层气井产能差异的地质控制

2

张争光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5-2021.5

8

构造作用对于页岩储层孔裂隙特征的影响研究

2

尚福华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5-2021.5

9

构造煤裂隙系统多尺度表征及裂隙-渗流耦合机理

2

程国玺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5-2021.5

10

致密砂岩储层核磁共振T2截止值预测研究

2

胡芸冰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5-2021.5

11

页岩等温吸附负吸附现象机理及其校正方法研究

2

路冠文

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

2019.5-2021.5

注:职称栏,请在职人员填写职称,学生填写博士/硕士。


2)主办或承办大型学术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召开时间

参加人数

类别

1

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

代世峰

2019-6-22019-6-3

500

国际

2

煤中矿物论坛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

代世峰

2019-4-12019-4-3

20

国际

3

CBMCO2-ECBM论坛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协办

桑树勋

2019-10-192019-10-24

40

国际

注:请按全球性、地区性、双边性、全国性等类别排序,并在类别栏中注明。


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

请列出实验室在本年度内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概况,包括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建实验室、承担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或机构建设、参与国际重大科研计划、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特邀报告的情况。请按国内合作与国际合作分类填写。

对外开放与合作交流是实验室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2019年度,实验室克服了所处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科领域相对专门等困难,进行了一系列开放交流活动。包括实施实验室开放基金、承办、协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进行合作科研与人才培养、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等。

20191026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园煤层气319会议室举办了“页岩气成藏作用”学术研讨会。邀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陈代钊教授做了“扬子地块古生代重大转折期有机质富集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旨报告。

201976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园煤层气319会议室举办了“煤与煤层气资源特性”学术研讨会。邀请约翰内斯堡大学Ofentse M. Moroeng教授做了“Geochemistry of a South Aferican coal: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certain inertinite macerals”的主旨报告。

201974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园煤层气327会议室举办了“二氧化碳驱煤层气开发”学术研讨会。邀请巴基斯坦研究与国际发展部主任Khadijia Shabbiri教授做了“Carbon dioxide sequestration into coal seams to enhance coalbed methane recovery: Potential of Green Energy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Pakistan”的主旨报告。

2019613-19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园煤层气319会议室举办了“非常规天然气渗流”学术研讨会。613日,邀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Shimin Liu教授做了“Probing the Nanoscale Pore Structure and Gas Sorption Behavior for Organic Geomaterial and Its Implication on Pore-scale Gas Transport”的主旨报告;619日邀请澳大利亚CSIROZhejun Pan教授做了“非常规天然气流动实验及机理”的主旨报告。

201962-3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徐州协办能源、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15个国家的近4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


4)科学传播

简述实验室本年度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举措和效果。

实验室坚持面向社会开放的宗旨,2019年度内,实验室作为开放的窗口,接待了全国省市相关单位如云南煤田地质局、山西煤田地质局、河北煤田地质局、贵州煤田地质局、以中联煤层气公司、中石油华北油田、河南地质矿产研究院等单位人员,就相关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交流,增强了实验室在国内的影响力。


2、运行管理

1)学术委员会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年龄

所在单位

是否外籍

1

周世宁(顾问)

院士

85

中国矿业大学

2

汪集旸(顾问)

院士

84

中国科学院

3

袁亮(顾问)

院士

59

安徽理工大学

4

彭苏萍(主任)

院士

60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5

秦勇(副主任)

教授

62

中国矿业大学

6

姜波(副主任)

教授

62

中国矿业大学

7

汤达祯

教授

6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8

Geoff Wang

教授

57

昆士兰大学

9

Kewen Li

研究员

55

斯坦福大学

10

钟宁宁

教授

5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1

候泉林

教授

56

中国科学院大学

12

胡爱梅

研究员

59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13

叶建平

研究员

57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14

杨陆武

总裁

51

奥利安能源有限公司

15

李国富

总经理

54

晋城煤业集团

16

彭平安

院士

59

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17

李景明

教高

61

中石油煤层气公司

18

韦重韬

教授

56

中国矿业大学

19

傅雪海

教授

54

中国矿业大学

20

郭英海

教授

56

中国地质大学


2)学术委员会工作情况

请简要介绍本年度召开的学术委员会情况,包括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缺席人员,以及会议纪要。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9年学术委员会年会会议

时间:20201214:30-16:30

地点:徐州卡迪亚国际大酒店

基本情况

202012日,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4:30时至16:30时,在江苏徐州召开了2019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参会人员包括袁亮院士、汤达祯、叶建平等校外学术委员7人,秦勇教授等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内5人,共计12人,超过学术委员会(17人)人数的三分之二,达到学术委员会会议召开的要求。参会人员名单如下。

1校外参会专家

袁  亮院士    重点实验室顾问安徽理工大学

汤达祯教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钟宁宁教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侯泉林教授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

叶建平研究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杨陆武总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北京奥瑞安能源公司

李国富教高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产业发展局

2校内参会人员

秦  勇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姜  波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韦重韬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郭英海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傅雪海教授   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朱炎铭教授   重点实验室主任

吴财芳教授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沈玉林教授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陈尚斌教授   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申  建教授   重点实验室骨干

汪吉林教授   重点实验室骨干

会议议程

1)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秦勇教授致欢迎词

2)重点实验室主任朱炎铭教授做实验室工作报告

3)学术委员发言

4)会议总结

会议纪要





3)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支持情况

简述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本年度为实验室提供实验室建设和基本运行经费、相对集中的科研场所和仪器设备等条件保障的情况,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指标、自主选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的情况。

自立项建设以来,实验室得到主管部门教育部、依托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的直接领导和全力支持。中国矿业大学按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要求,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将实验室列入“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序列,确保了实验室高起点建设、可持续发展。

学校在基础设施、科研条件、人才引进和研究人员待遇上给予全力支持,在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实验室规划了3500m2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已正常使用多年。

2019年度内,学校通过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江苏省优势学科和教育部修购专项等项目经费支持实验室的运行、建设与研究,实验室运行年度经费100万元。通过在科研基本业务费中设立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在学校科技专项中每年资助运行经费等途径补贴实验室的日常运行与自主研究。

学校将实验室人员组成的化石能源团队作为校级核心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学校负担了实验室固定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津贴、保险等全部费用;学校为实验室人才引进提供科研启动、住房和办公用房,大力促进了实验室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在每年进行严格的考核,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开展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校内评估,有力促进了实验室实验条件改善、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实验室未来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仪器设备

简述本年度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开放共享情况,研制新设备和升级改造旧设备等方面的情况。

实验室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建设实验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各种设备224台(套),其中大于10万元的设备42台(套),设备原值3417.92万元。初步建成了煤储层及煤层气物质成分与物性检测系统、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分析与物理模拟系统、煤层气地质探测与信息解译系统、煤层气开发动态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系统等四个实验系统平台。提升了实验室承担国家重大重科学研究任务的能力,为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为满足设备运行组成了20余个专门机组,完成从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调试、日常运行以及实验技术开发等一系列工作。机组负责人由专职实验员或青年骨干担任,成员由研究生组成,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六、审核意见

1、实验室负责人意见


实验室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实验室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2、依托高校意见

依托单位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提及下一步对实验室的支持。)


















依托单位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3